财务总监证书的政策依据

000003.png

财务总监证书的政策依据

1.关于制定职业经理人员素质标准

2001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印发《"十五"期间全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纲要》的通知(国经贸培训〔2001〕748号)提出:"逐步建立工商管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制定职业经理人员的素质标准"。这是在国家正式文件中,第一次提出"职业经理人员"这个称谓,同时,提出"要制定职业经理人员的素质标准"的任务。

2.关于建设职业经理人队伍

200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中办发〔2002〕12号)提出:"建设一支职业经理人队伍。逐步实行职业资格制度,加紧研究制定资质认证标准和市场准入规则"。这表明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建立,一开始就是与"职业资格制度"相联系的。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建设,是与"制定资质认证标准和市场准入规则"紧密联系的。

3.关于建立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

2003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发〔2003〕16号)提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发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机构,探索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这个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的标准,要求"探索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

4.关于建立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

2006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印发的《关于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中组发〔2006〕11号)提出:"建立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研究制定中国特色职业经理人评价标准体系"。这个文件第一次提出"建立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的任务和"研究制定中国特色职业经理人评价标准体系"的要求。表明中国职业经理人评价标准体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不能照搬照抄国外的东西。

201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中发〔2010〕6号)再次提出:"完善以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体系,积极发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机构,建立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加强规范化管理"。

5.关于建立职业经理人才市场

2011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印发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中组发〔2011〕15号)提出:"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体系,加快建立职业董事、职业经理人等高端人才市场,积极发展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这个文件第一次提出"职业经理人等高端人才市场",表明职业经理人才的流动,是需要依靠职业经理人高端人才市场实施的。职业经理人才市场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

6.关于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

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这个文件第一次提出了我国要"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任务。

 


职业经理人应用指引


 

为打造高度市场化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党中央、国务院自2001-2020年先后印发了《2001-2005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十五”期间全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纲要》、《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等30余份推进和深化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的系列政策文件,对中国职业经理人人才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为响应国家有关人才发展要求,开展了职业经理人体系建设与人才布局,印发了《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关于职业经理人的若干认知》、《职业经理人才职业资质社会评价工作指引》、《职业经理人才职业资质社会认定工作指引》、《职业经理人才职业资质社会培养工作指引》及《企业择人与职业经理人才队伍成员求职信息对接社会服务工作指引》等五项职业经理人应用指引系列文件,编写了《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关于职业经理人认知的概述》(试印本),举办了中国职业经理人才发展高峰论坛、新旧动能转换与职业经理人发展高峰论坛等重要活动,同时还组织开展了涉及职业经理人的职业资质评价与认定课题研究、培训等一系列推进职业经理人事业的工作,为推动财务总监人职业资质评价打下了坚实基础。


财务总监职业资质评价的重要性

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以下简称“中职协”)在助力推动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过程中,积极发挥推进职业经理人才评价改革方面的作用,自2018年以来先后发布职业经理人才职业资质系列工作指引,为广大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了部分国家重点领域职业资质培训与评价,得到企事业单位高度认可。

为加快推进我国财务管理领域职业经理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符合新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端财务总监人才,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经研究,决定成立“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财务总监人才项目办公室”,研究制度财务管理领域职业经理人才职业资质标准,组织编写培训大纲和教材,组织专业师资和评价专家队伍,统筹推进培训与评价工作,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并提出我国财务管理领域职业经理人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等职业资质标准,据此将财务总监人职业资质划分为高级(首席)、中级(总监)、初级(经理)三个层级进行培训与评价,旨在培养一批符合新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端财务管理人才。

当前,我国经济处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十四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处于建设经济强国和人才资源强国的战略机遇期,面对我国高端财务总监人才严重匮乏、现有财务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的现状,加快推进各层级财务总监人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至关重要。

职协建立财务总监人职业资质评价标准,能够切实提升财务领域职业经理人素质水平和专业能力,更好地服务和支持中国实体经济发展,改善我国高端财务总监人严重不足的现状,也将为科学评价财务总监人职业水平提供有力保障,为用人单位择优聘任财务管理人才提供重要依据,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财务领域职业经理人人才支撑。

 


财务总监职业资质评价


财务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企业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财务管理是企业健康稳定的重要条件,是企业得以发展的有力保障,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财务管理工作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如果管理不当,将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在经济体制改革浪潮推动下,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变化,随之而来的经营管理问题日益复杂,最为显著的就是财务管理问题。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将经受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深刻影响,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需要从财务管理变革、模式创新以及战略目标等层面对财务总监进行知识更新,让财务总监能够更好的为中国经济发展服务。财务总监是企业财务管理岗位的领导班子重要成员,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是当务之急至关重要,对于企业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财务总监是负责监督企业的运营、重大财务决策和审查财务报告的企业财务负责人,是掌握着企业的财务信息和现金资源的灵魂人物,优秀的财务总监必须突破传统财务视野、从战略高度把握财务管理、公司治理、资本运营等方面的知识及其运作手段;必须大量接触国内外前沿性的财务管理知识和信息;真正具备全球战略眼光、深入了解相关国际规则,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做出及时准确的财务决策,完美的将财务工作与公司的战略、组织、流程紧密衔接。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信息产品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高速进步,使企业面临着转型和产业替代升级的压力,财务管理体系的转变迫在眉睫。在纷繁复杂的各类信息中筛选出真正对于企业决策层有用的信息,以帮助决策者做出符合企业利益和发展的科学决策是财务总监的首要职责。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财务总监要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必要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并负责组织实施,保证公司的财务及经营活动依法进行。财务总监职业资质评价致力于培养中国财务总监突破传统财务视野,从战略高度审视财务工作,培养适应国际发展形势要求、具备战略眼光和战略筹划能力及现代化企业高水平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人才。

 

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

 

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China Association for Professional Managers简称CAPM),成立于2012630日,是由民政部直接登记管理的全国性社团组织;是承担组织职业经理人才资质社会化评价与认定,促进职业经理人才资质提升和提供择人求职服务的人力资源行业协会;协会研究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完善职业经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建议和意见;不断完善以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为核心的职业经理人才资质评价体系,推进建立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才资质评价制度;组织开展职业经理人才资质社会化评价与确认工作;组织编写职业经理人才培养教材,推动和指导社会培养机构规范开展职业经理人才培养活动;开展职业经理人才择业求职与企业择人求才信息对接服务;开展职业经理人才队伍建设的理论和学术研究;组织开展境内外的学习考察、人才培训、学术交流、技术合作及举办专题展览等活动;建立全国统一的职业经理人诚信管理信息系统,承担政府有关部门、机构和有关组织委托的其他工作。